天空财经网

根据非典经历的新式冠状病毒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剖析

2020-01-31 13:07:48  阅读:744

编者语:

始发于2019年12月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目前正处于爆发增长期,但因国内处于春节假期,国内市场休市,疫情对国内资产价格的影响尚未显现。但在春节伊始国内全面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取消聚集性活动,并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开学等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下,疫情防疫将对经济产生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敬请阅读。

文/寇宁 (一德期货宏观战略部总经理)

核心观点及内容摘要

非典的经济影响:

非典疫情导致GDP增长阶段下滑,但没有改变经济上涨趋势,及行业的相对强弱。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显著,交运仓储、住宿餐饮及金融业增长下滑,但疫情结束后快速反弹,批发零售业未受疫情的负面影响。

需求上,消费受到较大冲击,但随着疫情的解除快速反弹,持续回升。金银珠宝、服装类下降明显,建筑装潢、日用品、中西药品加速增长。相对于产出,投资增长受影响较为有限,净出口未受冲击。

通胀上, CPI、PPI二季度阶段性的下跌。CPI主要受食品价格的拖累,非食品价格走势平稳。疫情早期,国内PPI的回落具有全球同步性,但随着北京疫情爆发,与国际商品市场背离,跌势延续至6月疫情结束,期间上游采掘及原材料工业价格下跌明显,石油化学工业价格下行明显,有色冶炼、黑色冶炼、金属制品价格增长。

非典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由于国内疫情披露较晚,美股一季度下跌时,国内股市仍延续上涨,至4月政治局会议采取紧急措施后股市下跌,后随国内感染人数下降企稳,且仍在二季度创出年内相对高点。疫情爆发期,受冲击较大的行业为休闲服务、家用电器、农林牧渔、电器设备、建筑装饰,且上述行业全年跌幅靠前。疫情中上涨的行业为公用事业、银行、汽车、钢铁,且四大行业全年涨幅居前,表明疫情对行业的趋势影响不大。通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传媒、非银金融行、电气设备出现错杀的情况。

国债价格疫情期间波动平稳,疫情爆发期表现出避险功能。国内商品价格受到较大冲击,工业品受影响较大,有色金属价格受影响较小,化工品价格跌幅较大。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经济冲击影响:

由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黄金周,居家隔离政策将直接对旅游收入造成影响,而随着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贡献增加,疫情导致旅游收入下降对经济的冲击预计将大于非典时期。2003年以来,住宿和餐饮业占我国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随着网上销售占社会零售销售的比重逐步的提升,预计此次疫情导致餐饮零售增长下降对GDP的影响约0.032%-0.034%,影响总体有限。

经济走势与资产价格展望:

与非典时期外需拉动的总需求扩张不同,当前国内经济面临需求下滑的压力,经济缺乏非典时期的支撑动力,在疫情对消费需求造成冲击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稳步的增长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不考虑政策对冲的前提下,经济总需求下降对资产价格造成系统性压力,债券受避险需求的支撑,表现预期强于股市。若当局通过扩张货币对冲经济压力,将带来资产估值的上涨,债券市场预期上涨,但股票市场受盈利的压力预期震荡。若政府通过扩张财政进行对冲,债券市场将面临下跌,股市受需求支持跌幅预期小于债市但会出现分化,受益于政策的板块将显著走强。

疫情仍处发展期,短期建议增配债券对冲风险,后市关注国内利率水平变化。

一、非典疫情影响回顾

非典(SARS)疫情始发于2002年12月广东省河源市,3月北京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但由于初期对非典认识不足,直至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高层充分意识到非典疫情的严重和潜在威胁前,SARS对国内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自4月中旬,随着疫情突发性暴增,疫情的冲击影响逐步显现,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达到高峰,至6月,北京及全国非典持续维持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非典影响逐渐消退。至7月13日,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非典疫情基本结束。

1. 非典的经济影响

2003年,我国正处在2002年-2004年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恢复期,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至2004年二季度达到本轮涨势的高点,爆发于2003年二季度的非典疫情尽管短期内对经济稳步的增长产生了冲击,导致2003年二季度GDP增长环比一季度下滑2%至9.1%,但总体没有改变2003年经济上涨的趋势。2003年,我国GDP增长10%,较2002年上涨0.9%。产业影响上,2003年二季度,第一、二、三产业GDP增长分别较一季度下降1.1%、1.9%、1.8%(见图1),但其中,第一、二产业对GDP累计同比增长贡献率分别提高0.4%、1.3%,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下降1.7%(见图2),可见,相比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较为显著,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拖累较大。第三产业中,交运仓储、住宿餐饮及金融业增长下滑明显,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运仓储、住宿餐饮行业在疫情结束后三季度快速反弹,批发零售及房地产业受疫情影响不明显,特别是批发零售业增长二、三季度连续上涨,并未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见图3)。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上,2003年二季度,金融业与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下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对GDP的贡献维持不变,交运仓储业对GDP的贡献小幅上涨(见图4),显示出尽管疫情对经济总体增长产生冲击,但因冲击后的恢复较快,结构上没有改变行业的相对强弱。第二产业中,工业对GDP的贡献因生产放缓下降0.5%,建筑业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大幅增加1.7%。

对经济需求的影响上,由于五一黄金周因疫情取消,导致国内消费受到较大的冲击,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自4月放缓后,5月出现了显著的回落,但随着疫情的解除,6月,消费增长快速反弹,此后随着经济的增长,消费增长持续回升(见图5)。主要消费品类别上,金银珠宝、服装类受疫情影响下降明显,建筑装潢、日用品、中西药品出现加速增长(见图6)。投资上,相对于产出,投资增长受疫情影响较为有限,2003年4-5月,受疫情影响,国内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长自3月持续回落,至5月疫情缓解见底回升,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月小幅调整后,5月强劲反弹并超过3月的增长水平(见图7)。进出口方面,2003年4-5月,国内贸易顺差持续扩张,贸易顺差当月值及同比增长处于上半年高位,非典疫情并未对净出口产生冲击(见图8)。

通胀影响上,受疫情影响,2003年二季度,国内CPI、PPI双双出现了阶段性的下跌调整,且在5月疫情缓解后持续跌至6月,随后逐步恢复(见图9)。其中,CPI的回落主要受到食品价格下跌的拖累,非食品价格在疫情爆发及缓解前后走势总体平稳(见图10)。食品价格中,疫情期间,粮食、水产价格波动稳定、鲜果价格显著增长、鲜菜及蛋价增长回落(见图11)。非食品价格中,与疫情相关的医疗保健价格出现的一波明显的上涨,交通通信价格有所回落(见图12)。

由于非典疫情具有全球传播性,且在4月国内疫情官方确认爆发前,世界卫生组织已于3月12日发出了全球警告,因此,疫情早期,国内PPI的回落具有一定的全球同步性,特别是在国际组织官宣疫情的3-4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工业产出增长下降及美元指数上涨的压力下,持续走弱(见图15、16),中美PPI增长同步回落。但随着北京疫情的爆发,国内PPI走势与国际商品市场走势背离(见图13),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全球工业产出恢复的拉动下企稳回升,JR/CRB指数及美国PPI均于4月触底(见图15、16),但国内PPI跌势则延续至6月国内疫情结束,国内工业生产恢复。

从影响PPI走势的主要因素看,疫情期间生活资料及中游加工业价格保持稳定,上游采掘及原材料工业价格下跌明显(见图14),其中,采掘业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是采掘业价格下降的主要压力(见图17),原材料工业中,石油化工产业价格下行明显,石油炼焦、化学原料、化纤织造、塑料制品价格增长普遍回落,有色冶炼、黑色冶炼、金属制品价格维持稳健增长(见图18)。

2. 非典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资产价格走势上,由于国内对疫情披露较晚,2003年,在美股一季度出现下跌时,国内股市仍然延续了上涨的行情,但随着三月中下旬,国际SARS感染人数逐步回落,国际股市风险情绪回升,美国股市伴随VIX指数回落,于三月中旬触底回升(见图20、21)(标普500指数3月11日见底,3月12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健康警告,表示SARS并未在美国社区中更广泛地传播。 )而国内媒体在一季度全球疫情爆发时持续宣称国内疫情获得控制,股票市场上并未出现恐慌的情绪,直至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决定采取了包括人事任免在内的各种必要的紧急措施后,深市、沪市才先后见顶,随后出现了持续一周左右(6个交易日)的持续大幅下跌,随着5月下旬,国内宣布疫情缓解,国内感染人数下降(见图21),市场逐步企稳回升,且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国内股指仍在2003年二季度创出了年内的相对高点(见图19),疫情对国内股市的影响更多表现在短期冲击性的影响。

行业板块上,疫情爆发期,申万一级行业多数下跌,受疫情冲击影响跌幅较大的行业为休闲服务、家用电器、农林牧渔、电器设备、建筑装饰,而在疫情跌幅较大的行业中,除电器设备2003年反弹收涨外,上述行业年内跌幅均进一步扩大,且从全年看,上述行业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也较为靠前。疫情冲击中上涨的行业仅为公用事业、银行、汽车、钢铁,且四大行业全年看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同样居前。此外,2003年表现较强的采掘业,在疫情冲击中跌幅亦较为有限,这表明疫情冲击对行业价格的趋势影响不大。同时,通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传媒、非银金融行业在疫情中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但全年涨幅较大,与电气设备相同,出现了错杀的情况(见图22)。

此外,国债价格疫情期间波动较为平稳,受疫情影响较小(见图23),但在疫情爆发期表现出相对的强势,体现出一定的对冲避险功能(见表1)。而同时,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二季度总体回升的情况下,文华商品指数出现了7.57%的较大跌幅,而2003年全年,文华商品指数总体上涨31.95%,且仅在二季度出现了下跌,显示出疫情对国内商品价格产生了较大冲击,其中,工业品2003年全年涨幅高于农产品,但二季度跌幅大于农产品,总体受疫情影响较大。而在工业品中,商品价格分化明显,有色金属价格二季度普遍上涨,受疫情影响较小;以橡胶为代表的化工品价格二季度下跌超过30%,全年涨幅则高达41.58%,在疫情冲击下剧烈波动。农产品中,大豆价格二季度下跌,而豆粕价格上涨,但全年农产品价格总体收涨25.1%,大豆上涨32.31%,不及豆粕36.96%的涨幅(见图24)。

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比较分析与展望

始发于2019年12月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目前正处于爆发增长期,但因国内处于春节假期,国内市场休市,疫情对国内资产价格的影响尚未显现。但在春节伊始国内全面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取消聚集性活动,并延长春节假期、推迟开学等各项防疫措施的实施下,疫情防疫将对经济产生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经济冲击影响

由于此次疫情爆发正值春节黄金周,居家隔离政策将直接对假期旅游收入造成影响。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5.99万亿元,实现增加值3.75万亿元,增加值比例62.6%。由此测算,2019年我国春节假期旅游收入5139亿元,实现增加值3480亿元,占当年GDP总额的0.3%。2003年五一黄金周,受非典疫情影响,国内旅游全面停滞,但在2004年出现显著的恢复,2004年五一假期,国内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17.8%,按照62.6%的增加值比例估算,实现增加值约244亿元,仅占当年GDP的0.15%,可见随着国内旅游收入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的增加,此次疫情导致旅游收入下降对经济的冲击预计将大于非典时期,或对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对非典期间增长下降较为明显的住宿和餐饮业而言,2003年以来,住宿和餐饮业占我国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见图25),至2019年,住宿和餐饮业占GDP的比重为1.82%,远低于其他行业(见图26)。同时,随着互联网销售的兴起,网上销售占我国社会零售销售的比重不断提高,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考虑到网上销售受疫情影响较小,综合预计,此次疫情对餐饮零售业影响所造成的经济冲击相对较小。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商品零售占比89%,餐饮零售占比11%,以此比例测算,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零售餐饮实现销售额10050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商品零售约8945亿元,餐饮零售约1105亿元。2018年,我国批发零售行业销售额69万亿元,实现增加值8.9万亿元,增加值比例13%;住宿餐饮业实现销售额约5万亿元,增加值1.65万亿元,增加值率33%。假设春节期间网上销售占比26%,在分别假设春节网上销售增长16.5%、8.5%,且餐饮销售降为零的条件下,预计此次疫情导致餐饮零售增长下降对GDP的影响约0.032%-0.034%,影响总体有限。

2. 经济走势与资产价格展望

从对年内经济的影响上,由于当前经济环境与非典时期存在显著的差异,决定了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2003年,国内经济处于由外需拉动的总需求扩张的趋势中,2003年,我国在经济稳步的增长和通胀同时上涨的情况下,贸易顺差持续上涨,显现出较强的外需拉动的特征。从非典后OECD工业产出的快速反弹(见图15)及美国PPI的加速上涨(见图13)也可以验证,2003年外部需求出现强劲增长并因此带动了国内投资需求的扩张,也是国内经济在非典冲击后快速反弹的主要原因。

但同时,由于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国内进口成本增加,2003年国内实际顺差的扩张显著强于名义顺差,实际顺差与名义顺差的差距持续拉大(见图27),国内贸易环境出现恶化,并以此抑制了国内供给的扩张。因此,在国内总需求扩张但总供给增长受限的情况下,投资需求扩张叠加通胀高企带来名义经济增速的提升,使得利率水平趋势性上涨,资产估值全面承压。2003年,国债价格在非典疫情后见顶回落(见图23),股票市场疫情后总体震荡,没有再创新高(见图19)。在驱动因素上,2003年,A股市盈率水平趋势性下降(见图28),而净资产收益率全年上涨(见图29),也反映出市场受内外需求扩张的影响,在估值压力与盈利支撑的双重作用下呈现出震荡的走势,同时,受需求拉动的盈利支持,周期类股票表现总体好于防御股票,在非典中受到较大冲击化工板块全年表现好于非典中受益的医药板块(见图30)。

与非典时期总需求的扩张不同,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着需求下滑的压力。2019年,国内GDP增长由2018年的6.7%降至6.1%,国内通胀除CPI受猪肉价格影响上涨外,PPI及表征国内经济供求状况的CPI非食品同比增长分别由2018年的3.54%、2.2%降至-0.31%、1.38%(见图31)。此外,在中美经贸摩擦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2019年,国内出口增长由2018年的7.06%降至4.98%,但国内贸易顺差不降反涨,全年环比2018年增长5903亿元(见图32),同比增长由2018年-18.49%反弹至25.39%,进一步印证了国内需求的下滑。与此同时,由于2019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长大幅回落,制约了国内供给扩张的能力,在国内总需求与总供给双双疲弱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缺乏非典时期的支撑动力,在疫情进一步对消费需求造成冲击的情况下,国内经济稳步的增长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因此,在不考虑政策对冲的前提下,经济总需求的下降将对资产价格造成系统性压力,但债券市场受避险需求的支撑,表现预期强于股市。若当局通过扩张货币对冲经济压力,在投资需求疲弱的情况下,将带来资产估值的全面上涨,债券市场预期上涨,但股票市场受到盈利的压力,预期将出现震荡。若政府通过扩张财政进行对冲,将对利率水平产生上行的压力,债券市场将面临下跌,股票市场受需求的支持跌幅预期小于债市,但市场走势会有所分化,受益于政策的板块将显著走强。资产配置上,在当前疫情仍处于发展期的情况下,短期建议增加债券配置对冲风险,后市关注国内利率水平的变化。

(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德菁英汇”,2020年1月30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陈明生